久久整形网 整形医院 2025年陈旭医生简介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2025年陈旭医生简介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前言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口腔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的基石,更关乎其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儿童口腔疾病,如龋齿、乳牙早失、牙齿外伤等,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面部美观甚至全身健康。儿童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需要专业、细致且富有耐心的诊疗方案。我们将聚焦一位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陈旭教授,通过她的专业擅长、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揭示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精准的口腔健康指导。


专业方向:儿童口腔医学的深耕与实践

陈旭教授的专业方向集中于儿童口腔科,专注于解决儿童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她的临床工作涵盖儿童龋齿的综合调节乳牙早失的间隙管理年轻恒牙牙体牙髓根尖周病复杂牙齿外伤以及牙齿发育异常的诊治与研究。这些领域不仅技术性强,更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因为儿童口腔结构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且孩子的配合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儿童龋齿的综合调节是陈旭教授的强项之一。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若仅采用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根治。陈旭教授主张通过多维度干预,结合行为引导、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从根源上控制龋齿发展。乳牙早失的间隙管理同样关键。乳牙过早脱落可能导致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影响咬合功能。她采用先进的间隙保持技术,确保恒牙正常排列,避免后续正畸治疗的复杂化。

年轻恒牙牙体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方面,陈旭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精准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根管治疗方案。儿童恒牙牙根发育尚未完全,治疗难度较大,但她通过微创技术和个性化方案,有效避免了牙齿拔除率。对于复杂牙齿外伤,如冠根折断,她擅长断冠粘接技术,在保留牙齿的同时恢复功能。至于牙齿发育异常,如牙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等,她结合遗传学和预防医学知识,为患儿提供定制化治疗。


个人简介:从医者的坚守与探索

陈旭教授的职业生涯始于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她并未止步于临床实践,而是不断追求学术突破。1996年,她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科进修,系统学习儿童口腔疾病的诊疗技术;2002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完成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研修,接触国际前沿的儿童口腔医学理念与技术。

她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作为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儿童口腔医学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的主持人,她推动了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儿童口腔医学》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儿童口腔医学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陈旭教授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不合作儿童的牙齿全麻调节,这一技术填补了区域空白,为高恐惧、低配合的患儿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社会任职: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旭教授不仅专注于临床研究,更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她组织多次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经验,推动儿童口腔医学的规范化发展。她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更延伸到社会公益层面,通过科普讲座、义诊活动,提升公众对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视。


获奖荣誉:实力与创新的认可

陈旭教授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2004年,她凭借出色的双语教学能力,荣获“中国医科大学双语教学讲课比赛(英语组)”三等奖;2005年,在“IADR青年医师临床操作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2006年,被授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7年,作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她培养的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破。她三次获得口腔医学院临床新技术奖,分别涉及儿童牙齿全麻调节笑气吸入镇静调节儿童牙齿疾病以及儿童复杂冠根折的断冠粘接技术,这些创新成果显著提升了儿童口腔诊疗水平。


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陈旭教授的科研实力同样突出。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研究方向聚焦于牙齿发育及儿童口腔微生物。通过实验室研究,她揭示了某些口腔菌群与龋齿、牙周病的关联,为预防性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她主持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了儿童口腔医学的进步。


专业与温度的融合

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技术精湛固然重要,但人文关怀同样不可或缺。陈旭教授不仅是一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医者。她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笑容,帮助无数孩子重获健康的笑容,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随着社会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日益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陈旭教授等专家的带领下,儿童口腔医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返回顶部
医院医生 价格咨询 3 评估报价